7月27日,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系統在本屆“科洽會”上展出的各項科技成 果吸引了包括各位領導、科技人員與觀展人員的長時間駐足。
其中,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展出的“新疆天山自然遺產價值與保護管理研究” 、“塔里木河流域適應氣候變化的水熱技術研究與示范”;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展出的“藍寶石晶體材料”、“基于語音技術的新疆雙語教學軟件”;新疆天文臺展出的新疆110米射電望遠鏡(以下簡稱“QTT”)沙盤模型等科技成果成為本屆“科洽會”的一大亮點,引起廣大與會者的關注。
記者采訪天山申遺項目參與人徐曉亮
新疆天山自然遺產價值與保護管理研究亮相科洽會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針對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熱點難點問題,圍繞新疆旅游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的保護與開發等研究領域做了布局,共七項成果在本屆科洽會展出。其中“新疆天山自然遺產價值與保護管理研究”,全面展出了新疆天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系列研究成果和主要工作,其展出希望為其它山地類自然遺產申報提供可參考的價值體系及可借鑒的保護管理研究技術規程,推動新疆旅游業跨越式高效發展?!爸衼喸錾焐阶饔门c西準噶爾成礦預測”成果吸引了眾多礦產資源開發企業的駐足,他們希望通過該成果,為新疆企業優勢礦產的綜合預測評價提供科技支撐?!靶陆藁êοx監測預警信息網絡化關鍵技術與應用”,其棉蚜圖像識別計數精度高于90%,棉鈴蟲自動化監測準確度高于92%,該成果大大提升了新疆棉花眾多害蟲監測預警的科技水平,還可應用到其他農作物害蟲預警與監測中?!翱死斠烙吞镒鳂I廢水無害化處理關鍵技術應用研究與開發”項目設計生產的油污泥處理裝置,年處理量可達12.5萬噸,占克拉瑪依油田污油泥總量的三分之一。油水泥分離后,油可回收利用,水可用來澆灌職務,泥土可回填種植植物。使用該裝置,不但降低了油田作業廢水處理成本,增加了企業銷售收入,而且保護了采油區脆弱的荒漠生態環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按照油田公司每年處理作業廢水80至100萬立方米,可節約成本300至500萬元。
此外,新疆生地所還展出了“沙漠環境高礦化度水灌溉條件下人工防護林穩定性研究”、“塔里木河流域適應氣候變化的水熱技術研究與示范”、“準噶爾盆地南緣荒漠區生態經濟功能區劃及生態損益補償技術研究”三項成果。
新疆雙語教學軟件亮相“科洽會”
藍寶石晶體亮相科洽會
“藍寶石晶體材料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由中科院新疆理化所、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和新疆紫晶光電技術有限公司針對LED節能產業對藍寶石晶體材料的重大需求,結合新疆鋁原料和電力資源優勢,開展LED用大尺寸藍寶石晶體生長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通過項目的實施,促進新疆形成“煤—電—高純鋁—高純氧化鋁—藍寶石—LED器件”一條龍的特色產業鏈,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技術創新,以期推動新疆乃至全國在相關LED照明產業的發展。
“基于語音技術的新疆雙語教學軟件”由新疆理化所聯合新疆電化教育館、中科院聲學所、新疆師范大學等單位,緊密結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雙語教學應用實際需求,針對雙語教學中存在的教師隊伍數量缺、漢語言能力低等主要瓶頸問題,以雙語教材為基礎,基于“簡易適用易推廣”的基本原則,采用中科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開展了“基于語音技術的新疆雙語教學軟件”的研發和示范應用工作。該教學軟件已在喀什、和田、阿克蘇地區及烏魯木齊市的172所雙語學校的1300多個雙語班級部署進行示范應用,采用電視機+計算機的應用模式,雙語教師按其教學內容直接進行課堂教學,取得很好的示范應用效果。
QTT沙盤模型亮相科洽會
“QTT”是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計劃在新疆奇臺建設的口徑為110米全方位可轉動射電望遠鏡。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全向可轉動射電望遠鏡,位居國際一流大科學裝置之列。
“QTT”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將在脈沖星、恒星形成與演化、星系研究、宇宙暗物質研究、VLBI天體測量、巡天發現未知天體等基礎科學研究領域發揮重要作用,還可發展應用于航天器VLBI深空探測、脈沖星深空自主導航、脈沖星時間基準等方面。
展會期間,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和自治區黨委常委爾肯江·吐拉洪、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毛肯·賽衣提哈木扎參觀了QTT沙盤模型,并與新疆天文臺王娜臺長親切交談。